老年人跌倒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,是多种风险因素累积作用的结果。随着年龄增长,身体各种机能退化,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灵敏度都下降,反应时间延长,移动能力下降,导致老年人步幅缩小或步态不稳。在慢性疾病、用药情况、环境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,老年人跌倒风险明显增加。
起床时: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,血压、血糖等指标可能不稳定,易令人产生头晕、头痛、眼花、胸闷等症状。此时急着起身活动,跌倒风险大大增加。
洗澡时:浴室湿滑,老年人行动力下降,洗澡难免用时更长。当温度逐渐升高会导致血管收缩、出汗增多,造成缺氧、头晕、目眩等症状。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,洗澡不宜超过15分钟。
起夜时:老年骨折患者超50%是起夜时摔伤造成的。起夜时的血压变化造成脑供血不足,容易短时间头晕,而夜间光线昏暗,老人视力差,再加上半夜头脑不清醒,极易摔伤。
急着接电话时:很多老年人一听到电话铃响或震动就会条件反射地紧张,急着去接听,忽略了肢体动作的协调性。
坐扶梯时: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差,扶着扶手,也可能站立不稳。尽量选择乘直梯,如果只能选扶梯,应保持双脚等肩、分开站立的姿势。
冬季外出活动时:冬天天冷路滑,穿得多活动不便,戴着围巾、帽子视野受限,不能及时观察路况,这些都会增加老年人冬季外出跌倒风险。